COLUMN
文章來源:吉林省潔源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更新時間:2020-06-19
政府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但農村污水治理是難點重點,農村污水無序排放是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也是造成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 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農村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迫切需要完善現有的排水系統和相應的污水處理技術。
目前,省縣政府部門已加大力度,投入巨大資金,開展農村污水整治工程,利用民生,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但經調研,農村污水治理具有點多、面廣、量小等特點,存在著特有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短缺 農村供排水設施建設和運營需要可靠的資金來源。農村污水處理終端不管工藝如何簡單、操作管理如何方便,都需要動力消耗,需要運行、管理、維護的經費。以一個處理規模為200噸/日的污水處理站為例,采用常規工藝,建設資金100萬元,日常運行費用以0.5元/噸計,則運行費用為3.6萬元/年,這是一筆長期開支。
二、設計規模與實際污水量不匹配 (1)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排放率和污水收集率設計參數不合理,造成處理工程建成后收集的實際污水量小于設計規模?;A數據掌握不準確,設計人員不了解農村實際用水需求和污水排放特點,照搬城鎮用水規范,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2)規劃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旅游流動人口及農村養殖、鄉鎮企業排水等,造成設計處理規模偏小及設計進水水質的偏差,引起處理效果差,不達標現象嚴重。
三、工藝選擇不合理 選擇合適的工藝是污水處理設施成功運行的關鍵,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其建設投資、出水水質、運行成本、管理維護要求差別很大。不同工藝噸水運行成本一般在0.2-2.0元。一些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沒有充分考慮農村的經濟情況、排放標準、中水回用、污泥處理、運行管理水平,使得工程完成后難以正常運轉。 (1)排放標準要適當 參照地方標準確定污水排放標準。如果農村所在地區不是國家重點控制區域或環保熱點地區,排放標準可根據當地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如在封閉及半封閉水體區域,可考慮脫氮除磷的要求,而在開放式水體區域,可適當降低氮、磷等有關標準,簡化運行管理、節省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以求建成后產生實效。也不是出水水質越高越好,而是應與當地水環境保護要求及用水需求相結合,適用就好。 (2) 中水回用優先,量力而行 工藝選擇并非越新越好;處理后出水主要用于農田灌溉、果園澆灌等。如果選用膜生物處理工藝,出水水質標準很高,普遍可達到沖廁所等優質中水回用標準,但運行費用高達6.0元/噸。運行費用成為處理工程沉重負擔,結果是建好卻用不起。因此,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應首先選擇運行費用低的污水處理工藝。 (3)考慮污泥處理 在傳統污水處理工程造價中,污泥處理部分投資一般占工程總投資的15%左右。污泥的濃縮和脫水等環節技術水平要求高,操作管理復雜,環境條件差,若操作管理不當,容易引發二次污染。因此,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應優先選擇產生污泥量少的工藝。由于農村污水量一般在1000m3/d以下,污泥處理應選擇簡單實用的方法。 (4)運行管理水平 水污染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采用的不是規?;?、流水線生產的設備,是一個特殊的加工廠,需要一定的運行管理水平使其一年四季維持在最佳運行狀態。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設輕維護、輕運行管理的問題。不少農村污水處理站管護人員技術水平低,在應用膜生物處理工藝等較復雜的工藝時,存在困難,使得花了較大代價建設的設施白白閑置。由于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就會產生費用,很多地方的設施就僅在檢查時開啟,平時任由污水排向自然水域。所以要求污水處理工藝必須管理簡便,治理技術在滿足需要的同時應盡量簡單粗放。
四、缺乏政策和標準支持 農村水污染治理問題缺乏科學可行的對應政策和標準,這個反復循環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各個標準和政策。從具體的實踐來看,現有的很多建設問題都遇到了依據不足的情況。有的污水處理站的電力增容問題得不到電力部門有效解決,這其中除涉及到與電力部門的溝通協調外,電力增容而產生的電網改造費用沒有很好的出處。
五、環保意識淡薄,污水處理積極性低。 一些村民及村干部對污水處理認識還很膚淺,他們歡迎政府投資污水處理設施,但不愿意支付污水站運行管護費用;有的試點村存在著“等、靠、要”思想;有的試點村在工程建設中不積極配合,甚至收取場地費、臨時設施費等。
為此建議: 為實現 “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的目標,農村污水處理工程規劃建設應從農村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農業及經濟發展水平,采用經濟、簡易、節能和有效的處理技術。在污水處理的同時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實現水的良性循環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F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村污水的處理只靠單戶農民很難實現,處理設施的建設費用主要有三個來源:政府投資、村鎮自籌資金和市場化運作?;A設施投資方式要從單純依靠財政性資金向多元投資、融資還貸、多方參與、合作方式轉變,廣泛運用多種渠道拓寬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渠道、籌集建設經費。推行農村污水治理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等),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農村污水治理。
二、適當確定處理規模 農村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及畜禽養殖廢水。生活污水量通常根據當地生活用水量來計算,對于城市一般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進行計算,對于小城鎮可按60%-90%進行計算。生產廢水量可按產品種類、生產工藝特點及用水量確定,也可按生產用水量的75%-90%進行計算。畜禽養殖廢水可按養殖種類、規模、清掃方式等因素估算其糞便污水和沖洗廢水等。
三、選擇適宜的處理模式 處理模式主要有分散、集中及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應結合農村現狀, 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處理模式。集中式處理模式適用于農村布局相對集中、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經濟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單村或聯村污水處理??拷擎偟拇迩f應優先考慮將污水收集后,直接排入城鎮市政管網,將污水并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遠離城鎮、獨立的村莊應采用分散模式,做到既節省投資,又便于管理。
四、選擇適宜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規范要求。 農村污水的水量、水質有以下共同特點:(1)成分復雜,氮、磷濃度相對較高,可生化性強。(2)管網收集系統不健全,粗放型排放,污水流量小,面廣分散。(3)間歇排放,有其日排放規律,日變化系數大。 優先采用生態處理工藝,規模小且閑置土地多的農村,其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應優先采用生態處理工藝:污水管網→厭氧(或化糞池)→生態處理→排放水體,生態處理處理單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土壤滲濾、生物氧化塘、濕地處理以及它們的組合體。 每種工藝技術都有其特點和適用性。選定污水處理工藝時應優先選擇污泥產量少、微動力、無動力污水處理工藝。中水處理規模應根據用水定額及需求經計算后合理確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浪費。把污水處理與農村村落微環境生態修復、生態堤岸凈化、農田灌溉和景觀用水需求等有機結合,根據不同情況對上述工藝進行優化組合。
五、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循環水利用。 目前,我縣尚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的地方、行業和國家相關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應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水量特點,結合農村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現有分散和集中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獲取經濟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設備和集成模式,提出農村排水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技術標準,分類指導工程設計和建設。技術規范應包括不同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排水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以及農村生活污水排水工程管理、運行、維護規范等。
六、增強村民的環保意識,采取垃圾分類措施,監督管理好旅游休閑帶來的環境污染。 加強環保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來進行農村居民的生態和環境保護知識的教育和普及。建立公共參與機制,使廣大農村居民充分認識到農村生活污水的現狀和問題嚴重性。引導村民認識到水的商品性、水處理服務的商業性,在國家為村民提供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鼓勵和引導村民逐漸支付力所能及的運行管護費用。同時還要引導村民改變以往不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污水排放。
七、采取長效機制,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管理。 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需要。在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中,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處置的原則,依據村落的布局,科學選用污水處理工藝模式建立,長期污水治理運營管理機制。有關政府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及技術措施、政策措施,對各村設置專業的管護人員,并加大投資力度,保證新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長期穩定可持續運行。
注:文章均源于網絡搜集并整理發布,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聯系刪除。